青銅器

首页 > 馆藏精粹 > 青銅器

商代鎏金鑲玉虎食人卣



虎食人卣為商周的一種青銅器,也是一種盛酒器。目前所知虎食人卣有兩件,一件收藏在巴黎賽努施基博物館,另一件藏在日本泉屋博古館。

其造型為虎踞坐,以後足及尾支撐,前爪抱持一人,張口啖食人首。人與虎相對,手扶虎肩,腳踏虎後爪上,轉面向左側視。虎背上有蓋,蓋上立一鹿。人形頭髮向後披,面容靜穆。卣形制複雜,紋飾繁縟,結合多種動物形象,為商晚期流行的風格。

該器表現意涵為何?過去認為是虎咬奴隸的頭,表示對奴隸的鎮壓。

現在又出現幾種觀點:(1)辟邪。虎食人代表虎的威攝力量,以虎來驅逐惡鬼以辟不祥。(2)鬼神交流。該器形象不是虎食人,而虎張口,巫師將頭放入獸口,借助動物力量與鬼神溝通。(3)人的自我與神性動物的合一。虎代表一種權威,人透過被吞食,取得虎的保護。

以上三種解釋都有一定的道理,也反映了商代人的宗教觀。不過,本館認為以大自然生物習性,四足動物呵護的動作常以嘴舌舔之,此件虎食人卣的形態,應是表達虎對人的呵護之神情。

本館藏品此物件通高25.5釐米,重3.07公斤。鎏金鑲玉的虎食人卣青銅器,在商晚期出現,讓人稱奇。鎏金鑲玉之工法發現於春秋時期以後較多,像此虎食人卣器形複雜,在器物上的異形條紋鑲玉,是極為精緻之工藝。比起流放到國外那兩件國寶級青銅虎食人卣的工藝和等級應更上乘,可屬極品中的極品。




唐代海獸葡萄


海獸葡萄鏡始於唐初,其非中原文化的圖騰設計,在千年以前的年代,可說是文化的 一大突破。從漢代張騫西域後,我國就開始了葡萄的種植。在當時的絲織品上也有了葡萄的紋飾。唐代的繁榮發展,在銅鏡上飾葡萄紋飾也就不足為奇。

引進中原後,其獸頭魚身的圖騰是融合中西文化的背景,盛唐時期此圖騰極受尊榮,他代表著時尚,避邪,尊貴為一身象徵。

銅鏡是古代文明的產物,王公貴族無不以此物作為家中必備物件。其功能有二:1.化妝照面. 2.避邪鎮宅。早在商周時期就已經發現,到唐代其工藝造型達到登峰造極。本館收藏此一唐代海獸葡萄紋鏡,是以高锡為主材,其塊頭之大,工藝之精美,甚稱世間尤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