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所展這5件以甘肅馬銜山玉料所雕琢的圓雕件,從型制上應是商周時期的產物。但我們發現在其中兩件的背上雕有圭璧文,這從代表年代的文字或區域文化的文字代表,有點錯亂,這會讓有些專家感覺有點疑問。因所謂的圭璧文是因歷史文獻未研究和記載,大都出現在紅山文化玉器的圭和璧上的文字,故稱為圭璧文,而普遍認知是史前文明的一種字體。
但從歷史資料顯示,甘肅省乃屬黃河流域的中原文化,所用字體應是甲骨文或金文,為何出現史前文字的圭壁文?
從史記得知,上古存在多國文字,雖經秦國統一使用小篆字體,但當時的甘肅地區並未被統治範圍,故甘肅古代所用的圭璧文依然存在流傳,而從甘肅博物館所呈現文物的字體上,瞭解到遼河流域和甘肅在文字上是有相連的,而考古資料顯示,圭壁文在青海、甘肅、內蒙最多出現,故可確定的是圭璧文雖未被華夏文明所接納,但其在未被漢民族統治之前,應是一直存在的,而其歷史要比華夏文明更早六千年以上了。